第(3/3)页 吴王夫差毫不吝啬对伍子胥父子的赞赏追谥。 正如荪歌所计划的那般,伍子胥这三个字,成了吴国朝堂之上的一座丰碑。 时间倏忽而过,越国羽翼已丰。 越王勾践也终于在垂暮之年再一次重现意气风发,攻入吴王宫,血洗了当年的耻辱。 夫差,成为了阶下囚。 左右逢缘的伯嚭,有意当说客,出面说服勾践看在往日的情分上,能允许吴越和谈。 他贪婪女干诈自私,但却也忠诚于夫差,想为夫差谋求一条生路。 但,大仇得报的勾践,最见不得人提的便是当年的旧耻和丑态。 于勾践而言,从无情分可言。 伯嚭死,阖族诛。 临死前,伯嚭蓦地想起了小儿子那句义愤填膺的质问。 万一豺豹撕烂了狮虎,他可会悔?大王可会悔? 悔吗? 悔之晚矣。 想必,大王此刻应是恨毒了他。 若无他一步步的推波助澜,一次次与伍子胥做对,一次次说服大王对勾践网开一面,又收受贿赂助纣为虐,煽动大王广建亭台楼阁,吴国想必不至于此。 大王好大喜功,而他从未劝谏。 成为阶下囚的夫差,只有最开始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怨恨。 恨勾践的背信弃义,恨老天不庇佑,恨臣子不中用。 但,满腔的恨意消散后,唯余无尽的悔。 事到如今,他才理解了伍子胥父子的良苦用心,也终于能心平气和的听进去当初逆耳的忠言。 先王为他留下了伍子胥,助吴国成霸业。 可他呢? 忌惮,厌恶,排斥,恨不得除之后快。 还有伍封,那个死在了海战中的伍封。 这本是他最看好的相国人选,但还是在春风得意时君臣生了嫌隙。 吴国,亡于他手。 伯嚭之死,足以表明勾践的态度。 他当年所作出的错误决定,勾践绝不会再重现。 最重要的是,他也弯不下腰承受那份耻辱。 早年间,他曾在勾践面前大放厥词,寡人可以败,吴国可以败, 绝不可辱。 白巾覆面,夫差自刎。 风吹来,似乎还裹挟着曾经日夜听闻的声音。 「吴王夫差,你难道忘了越王的杀父之仇了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