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回忆录17-《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第(2/3)页

    面对来自海上的技术挑战,南夏科学院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 舰炮革新:以永曜时期发展的冶铁技术和数学研究为基础,工匠与学者们合力改进火炮铸造工艺,尝试以铁模铸炮提高精度与强度,同时研制装填更便捷、发射更稳定的后膛炮(原型)与爆破弹(***)。虽然初期故障频发,但方向已然明确。

    · 帆装与船型:仔细研究俘获及观察到的西洋船只特点,对南夏战船的帆索系统进行优化,增加三角帆的使用,以提高逆风航行效率。同时,开始设计融合南夏船体坚固与西洋船帆效率的新型快速巡航舰。

    · 导航与绘图:进一步精化指南针与牵星板技术,鼓励船员记录更详细的海图,并由科学院进行汇总、校验,绘制更精确的《万国海疆全图》(不断更新版本)。同时,开始研究利用钟表(借助西方传入的技术雏形)进行经度测量的可能性。

    这场由危机感驱动的科技竞逐,极大地刺激了南夏在应用科技,特别是在军工、航海领域的发展。景熙帝深知,在全球竞争格局中,技术领先一寸,则国威、商利便多一分保障。

    三、太子的“海权”课

    景熙帝特意让时年八岁的太子慕容彦旁听了关于巽他海峡事件及后续应对的几次御前讨论。事后,他问太子:“彦儿,今日所见,你有何感想?”

    慕容彦思索片刻,答道:“父皇,儿臣觉得,海上的事,光讲道理似乎不够,还得有能讲道理的船和炮。而且,科学家和工匠叔叔们,和将军一样重要。”

    景熙帝颔首,进一步引导:“不错。那你可知,为何我们非要万里迢迢,去保住那些海峡,与西洋人相争?”

    慕容彦想了想:“因为那是商船回家的路?路不通,我们的丝绸瓷器就卖不出去,需要的香料珍宝也买不回来,国库会空虚,百姓会生计受损。”

    “正是。”景熙帝欣慰地抚其背,“这海上航路,便是国家的血脉。血脉畅通,肢体(指国家)方能强健。守护航路,即是守护国本。此谓之‘海权’。你将来治国,切不可只视陆地疆域为国土,这茫茫大海,亦是我南夏生命所系之疆场。”
    第(2/3)页